close

媒體亂象

台灣媒體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目前過度擁擠和激烈競爭媒體生態。在一個人口只有2300萬人的市場,就擁有7家新聞台,激烈競爭與爭奪收視率的結果導致電視新聞之取材、播出違反新聞倫理、低俗綜藝氾濫、電視劇內容公式化、低俗化等問題出現。

政府對媒體從全面的管制走向全面的放任,及收視率調查僅於大台北地區進行,觀眾品味不佳(甚至收視率調查可能有放大品味最差收視群的喜好)、大學各傳播及新聞類科系教師多欠缺實務經驗,致使其對大眾媒體要求不切實際、學生無法學到實務性內容,皆為臺灣媒體亂象之重要因素。

近年來,台灣享受著亞洲最佳的新聞自由之一,這被無國界記者組織所發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所認可。然而不幸的是—部份新聞媒體重視追求聳動更甚於追求事實,在其報導的新聞中有嚴重的偏見,扭曲事實並誤導社會大眾。新聞自由在台灣被利用在發表黃色新聞、爆料與不負責任的言論上,而不是理性的討論。這些違反媒體專業道德的行為都是台灣的媒體未來需要改進的地方。

採訪亂象

與採訪對象發生爭執

如2004年9月,臺灣媒體與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強在桃園機場爆發口角衝突。
陳水扁總統女兒陳幸妤曾經在陽明醫學院畢業典禮跟媒體口角衝突。

濫用採訪機會

如2006年8月,《聯合報》記者丁萬鳴趁採訪之便高喊「阿扁下台」

混淆是非,揭人隱私或瘡疤

主要對象如演藝人員,發生重大事故記者報導只會揭發當事人的隱私(如:感情世界,與那些人曾發生緋聞)並沒有花點心思去宣導真正該注意與警惕的地方,有記者甚至向當事人家屬「求證」帶來二度傷害。像2007年1月許瑋倫車禍以及2008年11月星光三班黎礎寧自殺事件。

*沒經求證就亂報導,也不花點心思做些該做的事,新聞媒體是不是都不務正業勒?吃飽太閒了!

 採訪問題不適當,問題未經深思或傷害受訪者

記者常以缺乏新聞專業、毫無實質意義、把當事人當笨蛋、簡化答覆內容、甚至嚴重傷害當事人之廉價問題或廢話詢問受訪者,如「請問你現在有什麼感想?」、「你現在的心情如何?」、「高不高興/難不難過?」、「你知道爸爸(媽媽)已經死掉了嗎?」、「女兒自殺了你會不會難過?」等,尤以電子媒體記者最為嚴重,就連火災、空難或車禍等意外現場,此類傷口上灑鹽之問題亦層出不窮

*這是我看新聞最討厭的一點,被害者都已經拜託說不要拍,還幸災樂禍的一直猛拍,媒體的作為令人可恥。

採訪遲到,要求受訪者重新演出

與同業爭執

如2005年5月,藝人倪敏然自殺事件之當事人夏禕召開記者會,兩名媒體記者因搶鏡頭不和而互罵髒話

*媒體從業人員的道德素養的低落,令人感到可悲。

未考慮記者人身安全問題

又如2004年10月,納坦颱風來襲,台視記者平宗正接獲行政院長游錫將視察基隆河員山子分洪道之消息,在分洪隧道口等待,不慎被捲入洪水中溺斃。 

未考量新聞對象安全

1997年4月至11月,白曉燕命案發生。於白案開頭未確認被害人安危之時即有部分臺灣媒體發布新聞甚至公開歹徒之綁架照片。

*這樣亂公開說不定會危害到被害者的安全,媒體絲毫沒有想過他人的安危,只記得如何得到收視率。

妨礙公務

1997年8月19日,警方與白曉燕命案凶手發生槍戰。部分臺灣媒體闖入警方架設之第一道封鎖線,於一定程度上妨礙警方攻堅,被認定為另二名歹徒(高天民、陳進興)順利逃逸之因(遭當場擊斃之林春生除外)。

*看到這個我才知道,原來當年是媒體搗亂才縱虎歸山的,讓那幾個人渣逍遙法外加害更多人。

著作權爭議

 

照片或畫面使用亂象

為了追求效果,報紙或電子媒體常將血腥、煽情的照片、畫面置於頭版或重要時段。

2003年,進入臺灣市場之《蘋果日報》也常將傷者及屍體等照片放於頭版,故常被批評不尊重當事人、可能嚇到讀者

另外,電子媒體方面頗為著名之例則為民視新聞台《頭家來開講》來賓林正杰毆打另一來賓金恆煒之鬥毆事件、邱小妹事件八掌溪事件。

*一沒有管制就亂登些限制級的照片,電視報紙報導這種低級的畫面,好幾年來居然沒有任何改進,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令我失望。

災難報導亂象

由於災難事件最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災難事件的新聞報導是各家電子媒體的必爭之地,其報導常引起的爭議,包括:反覆播放災難畫面,例如2000年7月12日所發生的八掌溪事件;未能即時批判政策不當,例如和平醫院SARS封院事件;誇大災情,例如2004年9月11日,臺灣發生嚴重水災,部分電視記者遭《自由時報》指出故意「蹲在水裡連線」,造成「水淹及胸」假象之畫面播出

人物報導亂象

臺灣媒體於香港媒體加入競爭之下,許多名人無關公益之私事成為臺灣媒體報導的重點,一旦有名人發生受傷、自殺、婚外情等事件時,大篇幅、長時間的報導常佔據各大媒體的主要版面與時段,但亦有些本來沒沒無名之人係於媒體一窩蜂報導之下成為名人。而較為引起爭議報導對象主要為主播、藝人及爭議性人物。

*亂報誇大不實,無關台灣全體的新聞亂炒作浪費社會資源。

錯別字與錯用成語

*成語亂套用,主播記者國文程度普遍不佳,誤導社會大眾。

不重視國際新聞

臺灣民調顯示:有二成一台籍大學生認媒體播報國際新聞時數甚少。國際政經風險顧問公司發表的「亞洲媒體審查」評比報告批評臺灣媒體欠缺國際觀:相較香港或新加坡,臺灣媒體報導的焦點過度局限於臺灣內部事務,往往犧牲區域及國際新聞的品質,而且也阻礙了臺灣在區域經濟中之發展

而廣電基金2004年7月29日公布的2004年6月〈電視新聞性節目定期觀察報告〉指出:該月每天19:00至20:00,12個電視頻道的新聞性節目的國際新聞比例,八大第一台、三立新聞台、TVBS-N、台視均有11%以上;東森新聞台、民視無線台僅佔5%;而且外電新聞取材偏頗,以影視藝文為最大宗,其次是體育競賽。 

*永遠只會報導國內的新舊聞,對國外新聞漠不關心,不然都是報導一些沒營養的濫文。

浮濫之SNG現場播報

中新社記者董會峰、肖龍聯2006年8月31日報導:「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吳睿穎在臺北力霸飯店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島內媒體進入『百家爭鳴』的白熱化時代,新聞搶第一、搶獨家、SNG車濫用,甚至不擇手段、不顧一切搶新聞,讓人對新聞的專業性及準確性感到失望。」

此外,先前數年(特為東森新聞台)常濫用SNG,連記者於超級市場發現高麗菜正以特價販售中此類毋需SNG之內容亦可現場連線報導,大幅降低電視新聞水準

 

最近我開始對我國的媒體報導感到厭煩,我上面用紅字標出的地方,都是我看不順眼的部份,我不想再當隨著媒體起舞的愚笨觀眾了,政府也沒有寄出有效的管理辦法,新聞局都是一群吃閒飯的米蟲,整天只想從別人口袋中榨出錢來,掙錢第一管理第二,短期內我完全不打算再看任何新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茶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